道 筋膜健康医站
设为首页 | 收藏本站

一文读懂筋膜炎与颈椎病的区别及应对方法

 二维码 2

一文读懂筋膜炎与颈椎病的区别及应对方法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越来越多的人被颈肩疼痛困扰。近期,一项针对职场人士的健康调查显示,超半数受访者长期受到颈肩疼痛的折磨,去医院检查后,有的被诊断为筋膜炎,有的则是颈椎病。这两种疾病症状相似,很多人傻傻分不清,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筋膜炎与颈椎病的区别,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—— 肌筋膜触发点松解术,还有在这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邵新学教授。

筋膜炎与颈椎病的区别

  1. 定义与病因: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,导致椎间盘突出、椎体骨质增生,进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、脊髓、血管,引发一系列症状。主要病因包括颈椎退变、长期劳损、外伤等。比如,长期伏案工作、低头玩手机的人群,颈椎长期处于过度前屈状态,加速了颈椎的退变,增加了患颈椎病的风险。而筋膜炎是指筋膜发生病理性改变,引起机体肌肉筋膜多种不适症状的疾病,常与肌肉疲劳、创伤、免疫因素、寒冷潮湿环境等有关。像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,肌肉频繁疲劳受损,就容易患上筋膜炎。

  1. 症状表现:颈椎病的症状较为复杂多样。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出现颈肩痛,疼痛沿神经根放射至上肢,伴有上肢麻木、无力;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引发头晕、眩晕,甚至在突然扭头时猝倒;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则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视力模糊、心悸、恶心等交感神经症状。筋膜炎主要症状是局部肌肉疼痛、肌肉紧张、活动受限。颈肩肌筋膜炎表现为颈部、肩部、背部酸痛不适,肌肉僵硬,活动时疼痛加剧,尤其在早晨起床或天气变化时明显,活动后稍有缓解。比如,办公室白领长时间久坐后,颈肩部肌肉酸痛,活动脖子时疼痛加重,很可能就是颈肩肌筋膜炎。

  1. 影像学检查:颈椎病在 X 线、磁共振成像(MRI)等影像学检查中,能清晰看到颈椎的骨质增生、椎间盘突出、椎管狭窄等病变。而筋膜炎在影像学检查中一般无明显器质性改变,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医生的体格检查来诊断。

肌筋膜触发点松解术治疗方法

  1. 精准定位触发点: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,通过触诊仔细感受肌肉中紧绷、疼痛或形成结节的区域,这些就是肌筋膜触发点。也可借助超声等专业仪器,更精准地确定触发点的位置,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。就像用高精度的探测器寻找隐藏的宝藏一样,精准找到引发疼痛的根源。

  1. 局部麻醉减痛:为了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,医生会使用麻醉药喷雾对治疗部位进行表面麻醉,或者进行局部注射麻醉,让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,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。

  1. 专业松解操作:使用专门设计的医用针具,如小针刀等,医生小心翼翼地切开或挑开触发点周围粘连的筋膜和肌肉。这一步需要医生具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,精准地解除肌肉紧张和疼痛,恢复肌肉的正常功能,如同拆解精密仪器一样,容不得半点差错。

  1. 术后康复助力恢复:治疗结束后,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,如拉伸、按摩等。拉伸可以帮助放松肌肉,增加肌肉的柔韧性;按摩则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加速肌肉的恢复。康复训练就像是为身体的恢复 “保驾护航”,让身体逐渐回到健康状态。

邵新学教授的卓越成就

邵新学教授在肌筋膜触发点松解术治疗筋膜炎领域堪称领军人物。他多年来潜心研究,不断探索创新。邵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,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触发点定位方法,能够更快速、准确地找到触发点,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。他还改进了松解操作流程,使治疗过程更加安全、高效,减少了患者的痛苦。
许多被筋膜炎折磨多年的患者,在接受邵教授的治疗后,都重获健康。例如,李先生长期被颈肩肌筋膜炎困扰,颈部僵硬疼痛,手臂麻木,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。邵教授运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干针治疗技术为他治疗,经过几个疗程,李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,疼痛和麻木基本消失,又能重新投入到工作中。还有张女士,因长期不良姿势患上腰背肌筋膜炎,腰部疼痛难忍,活动受限。在邵教授的精心治疗下,她逐渐恢复了正常的活动能力,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。
邵教授不仅专注于临床治疗,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,将自己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医生,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如果出现颈肩疼痛等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是筋膜炎还是颈椎病,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。同时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,避免长时间久坐,定期起身活动,加强锻炼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希望大家都能远离颈肩疼痛的困扰,拥有健康的身体,享受美好的生活!